有些人的素质真的是有待提高啊,每天就因为一点小事跟其他人大吵大闹的,丢不丢人!这不就有一名女子因为人家没给她让座,就语出惊人!
不仅当众指责人家,而且还大闹北京地铁,行为举止跟疯了一样,逮着谁骂谁,连地铁上的乘警也不放在眼里,还叫嚣中国不如美国,难道真是“反华”的间谍?
这到底发生了什么?这名女子真是“反华”间谍吗?
让座是情分,不让是本分
一个座位能值多少钱?但是就是这一个座位在北京地铁里,直接点燃了“国际战场”,2025年的7月,北京地铁的人潮一如既往,在嘈杂的车厢里,一声夹杂着中英文的尖利女声,像一把锥子瞬间刺穿了所有人的耳膜。
在网友传到网上的视频中,一位母亲正对着自己没抢到座位的孩子大声“说教”,这位母亲跟她儿子说,“在中国你就要适应没人给你让座”,她这话一出,车厢里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,空气瞬间凝固,尴尬和愤怒开始悄悄发酵。
每一个字都像是在给“中国”这个词打上一个冷漠和粗野的标签,而那个她挂在嘴边的“美国”则俨然成了文明的化身,是尊老爱幼的理想国,这哪里是教育孩子,这分明是当着一车厢中国人的面宣读一份优越感十足的判决书。
很快有人听不下去了,乘客们在小声嘀咕这有点道德绑架,可是这位母亲的雷达却异常灵敏,她立刻回击,她这不是道德绑架,她这是素质教育!“素质”两个字被她说得理直气壮,而且掷地有声。
可她似乎忘了,让座是源于“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体恤,它是一种情分而不是本分,情分的可贵恰恰在于它的自发和纯粹,一旦被强行索要就成了变味的“催命债”,而且她还信誓旦旦地补充,如果自己有座位肯定第一个让出来。
这番慷慨陈词在她自己并没有座位可让的此刻,听起来格外滑稽,像一个空手套白狼的慈善家,她那口音纯正的北京话里,总要费力地塞进几个英文单词,像是生怕别人不知道她的“不一般”。
有乘客听得有点不耐烦了,半开玩笑地建议她回美国生活,她竟然还毫不客气地接了茬,说自己本来也没打算在中国常住,这话说得好像她已经把自己和整个车厢,和整个国家都划清了界限。
精神“移民”
她的这种崇洋媚外的姿态彻底点燃了车厢,起初的沉默被打破,人们的耐心被她“别人说一句,她能顶十句”的战斗姿态消磨殆尽,一位自称在美国留过学的男士,想跟她讲讲道理,告诉她在美国也不是像她说的人人都会让座。
他的话还没说完,就被一句粗暴的“你没素质”堵了回去,紧接着女人的谩骂升级,连同这名男士的家人也带着一起骂,旁边另一个小伙子更直接,对着她说要想让她孩子坐,就自己买车去啊!
这话仿佛踩中了她的痛脚,给她说破防了,她的音量陡然拔高,开始在车厢里大声的咆哮,把整个车厢当成了自己的战场,她甚至抛出了一个更荒谬的逻辑,“美国人对华人的坏印象,就是因为你们这帮孩子造成的。”
但是她似乎忘了此刻在车厢里撒泼,用最不体面的方式攻击同胞的恰恰是她自己,这个锅甩得又快又远,却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无遗,终于争吵声引来了乘警,蓝色的制服通常是秩序的象征,是终结闹剧的休止符,但在这位女士面前权威失灵了。
她看到乘警,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像是找到了新的发泄口,一边试图推开乘警,一边指着刚才的男士对乘警吼道“你看他什么素质!”乘警试图劝着这位女士,反复说着让大家都少说两句,但这温和的劝阻对她毫无作用,她立即将炮火对准所有劝解的人,“这跟你们有什么关系?”
反华势力出现?
法律是道德的底线,它能惩戒罪行却很难规训人心,面对这种由观念错位引发的“软冲突”,乘警除了劝阻也确实无计可施,她的行为没犯法但却让文明两个字颜面尽失,最后一个年轻人用最简单的方式结束了战斗,他看着她一字一句地说“你不配当中国人,我不跟你说话。”
这下整个世界仿佛瞬间清净了,这场风波早已不是一个座位的问题,明明她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,说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,精神上却早已移民,她真的“反华”吗?她将自己想象成一个文明世界的“他者”,居高临下地审视、批判,甚至鄙夷着身边的同胞。
这种姿态在几十年前或许还有市场,但在今天只会引来嘲讽和厌恶,一个真正自信的人从不需要把优越感挂在嘴边,恰恰相反,越是声嘶力竭地强调“我们在美国如何如何”的人,越是暴露了骨子里的不自信,说到底不过是“越缺什么,越炫耀什么”的老道理。
这个视频一到网络上就迅速发酵,网友们也是对这种事情很无语,大部分网友都表示自己是绝对不会给这种崇洋媚外的人让座的,看她那高高在上的样子,这可还在中国呢,她是不是觉得自己出国“乞讨了几天”就优越感十足了?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?
配资杠杆之家,正规杠杆炒股官网,民间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